今冬明春,甚至再长一段时间,开发商会继续迷茫下去,购房者会继续持币观望下去。
一句话,刚需似乎成了开发商住宅成交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不过,以下几点初现端倪的迹象,仿佛要断了开发商的命根,最起码是,仅靠刚需,完全阻挡不了好多外部环境适应较差或内部管理运营欠佳的开发商温水煮青蛙般踏入短暂而难熬的悲惨世界!
一是,央行近期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上年初,今年以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从市场上拿走大约1.2万亿元的资金。虽然流动性尚且宽松,但是对于房产商的开发贷款,是紧上加紧,难上加难,房地产开发靠银行贷款的时代将暂时被稳健的收紧。
二是,商品房预售制度将逐渐完善,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废除预售制,现在各地都在时髦的实施预售资金独立账户官方监管,有的地方还取消了内部认购。开发商想一如既往靠前期认购金、排号金、VIP会员款以及预收款等等坐地生财的做法已被逐渐冻结,除非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睁一眼闭一眼的执行不力、监管不力!
三是,央行、银监会等部委关于个人房贷的最新规定,把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上了从紧从严的双保险,“认房又认贷”将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鼓励首套自住、遏制投资投机将是楼市调控的长效措施,首套首付重新回归30%,二套首付50%而且利率提至1.1倍,三套停贷,这就让结婚、拆迁以及无房等等原先非主流购房群体一下子变成了住宅成交的主流或主角,放大成交量和抬高房价的投资客或投机者被逼上梁山,有的去炒股,有的去做商业地产,逗留在住宅市场少之又少。当然,除去想形形式式犹如被误伤的改善型住房需求者外,仅靠购买力或购买量脆弱的刚需,远远解救不了房产商特别是所谓中高档“高价精品”房产商的命!
四是,值得注意的是,据称为刚需鼓与呼的“限购令”落实较好的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确实出现集体滞涨。其中上海和广州10月份的整体房价环比出现0.1%的跌幅。据悉,含不少二线城市等,全国“限购令”将覆盖30个大中城市。诚然,这个近乎计划生育韵味的“限购令”,虽然有些武断或有些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但是,只要执行到位,住宅成交的低迷或下降暂成定局。
五是,近日国土部称房地产调控仍有政策储备,并称供地超去年。国务院出台房地产调控“4号”文件以后,国土部门经过梳理,全力以赴做好四件事:一是抓好土地的落实;二是完善招拍挂制度,防止高价地;三是保证拍出去的地能及时转化为住房;四是开展房地产专项整治,打击闲置土地,打击囤地。目前,这四件事都已实施。这将给住房市场增加土地、保障房和商品房的供应节奏和数量,开发商囤地或捂盘将被严惩式的棒杀!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将良性发展。
六是,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房地产业投资速度开始放缓,其中10月份房地产投资环比下跌11.6%,拉开开发商投资激情衰退的序幕。开发商将会比购房者更恐慌、更恐惧!
等等等等,毋庸赘言,房产商20%的资金靠银行贷款的时代暂时被纠结;房产商60%的资金靠预收款或客户贷款的速度被刚需为主流而暂时放缓;房产商20%左右自有资金或其它融资,有的被所谓的闲置土地套牢,有的压根儿就东挪西借的苍白。
诚然,房产商开发的房子是用来卖的,当卖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钳制的悲情时刻,仅靠刚需,远远不够!不少开发商将死在住宅成交寒冷而无情的这一冬季。
曾几何时,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写道:“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要说的是,在这楼市新政下,“幸运的房产商都相似,不幸的房产商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活着的房产商要活的更加精彩,抑或死去的房产商应该在临死前寻找活下去的方式方法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招!
再重复一句,仅靠刚需,救不了房产商的命!
当刚需成了主流客户,客户的格局就变了。房产商除了锁定刚需以外,先前准刚需或非刚需的客圈也要变个花样争取啊,否则,会血本无归!房产商要绝处逢生,必然要外融环境、内练苦功、适销对路,做高性价比的品质产品、品味楼盘和品牌房企,吸引多元而丰盛的客户,为活着的自己找生存下去的养分和理由!